在课改交流会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09-02-18
点击量:9368
来源:
高一物理 吴传博
经过半学期的教学,新课改由宣传到实践,再到现在的总结、反思,相当完成了一个小循环。这一阶段,我认为是课改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分析这一阶段的成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后续课改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课改的理念我们接触的较早,学校组织我们到南方进行了考察,并且上岗前还接受了市上的培训,但开学几周的课我们心理仍没底。教学的方式要改变,怎样改变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怎样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课总是要上的,无论怎样理解课改,到了上课的时间就要进课堂。好一点,我的教龄比较长,又才从高三下来,对旧教材的重难点把握还是到位的,我套着新课改的框架,靠以前的教学经验开始了课改的第一节课。
经过两个周的磨合,我对新课改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课堂从形式上的改变逐渐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改变,但真正改变我的思想,让我对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的还是来源于学生。
我在讲摩擦力这节课的时候,我先设计了演示摩擦力的实验引入摩擦力的概念,然后分两种摩擦力讲解,学生总结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及方向的判别办法,课堂时间很紧张,课堂气氛不活跃。下课后我心里很不舒服,一堂好课的标志之一是课堂顺畅,气氛活跃。问题出现在哪呢?我想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滑动摩擦力,没有学习静摩擦力,但当他们重新学习摩擦力时,以为自己已经学过,心里没有新鲜感,而静摩擦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又使得摩擦力的知识深度增加了很多,立刻又成为难点。台阶陡然提高,学生不易接受,并且学生和老师的主体、主导的比例失调。通过课间十分钟的思考,在下一节课我果断的做了调整。先让学生思考回答初中学过的摩擦力知识,他们可以互相询问,交流,唤起他们对初中知识的回忆,我把学生提出的摩擦力知识的观点分类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再对黑板上的观点进行评价,澄清是非。通过辩论,滑动摩擦力的教学能够完成,而对于共同存在的问题,如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的一些说法,同学们争论的很激烈,我抓住契机,适时的演示了静摩擦力的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得出正确答案。这一节课下来,学生提观点、评价观点用时长一点,但滑动摩擦力的知识的教学完成了,时间能够持平。由于静摩擦力的实验是在学生有了共同的疑难,并且都想解决这一疑难的情境下演示的,学生观察的仔细,认真,使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由于我在第二节课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每一环节都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主体、主导的比例合适,教学效果要好的多。
新课改提倡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仔细对照我们的教学,原来我们一直在这样做着不懈的努力。我感觉到新课改不是国家的行政命令,也不是学校的统一要求,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很好的应对社会和未来我们教师必须要做的。实行新课改后,课堂上讨论、交流、探究的内容增多,教师很难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方案四平八稳的完成,有些变化是预知不到的,也是预知不完的,也就是说,课堂上有着很多的变数。所以要求教师备课要深、要广。不是说备多少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知识上的游刃有余,才会在课堂上善于抓住一些良好的契机,善于发现学生智慧的火花,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新课改的过程体现出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原来备过的教案现在不能用,优秀教师经典课堂录像也无法模仿,教材上的知识板块栏目需要有效的整合,为我所用。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我们一边走还要不时回头看一看走过的路。每一节课就像一台戏,教师是编导,但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就要求变换不同的故事情节。舞台上可以有完全相同的表演,但教学中决没有完全相同的课堂。只要我们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们离新课改的要求就会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