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改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体会
发布时间:2009-02-06   点击量:9452
字号:
来源:
陕西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二学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不断的创新,逐步完善不足之处,以达到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我们应立足于长远,本着实际出发,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搞好新课程改革,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积极主动的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去探索、实践。我经过这一个多学期的实际教学,现总结课堂教学体会如下:
一、加强教研机制
我们每隔周周二利用信息技术教研组会时间集体备课、讨论课程安排情况、交流心得体会,每一次围绕提前定好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讨论,求同存异,参与教师积极主动、畅所欲言,都能很好的把自己成功的经验讲出来,失败的教训总结出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提高。;积极参加各种交流活动,参加课改专题讲座、听优秀课、网络教研(blog、论坛、QQ)等大力加强网络教研,及时转变、更新新课改理念。
二、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我们说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教材的价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信息技术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来讲的,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
三、认真研究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备课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小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尝试“做中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做中学”也是新课改的思想观念,其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优秀的考试成绩,而是学会如何应付未来的挑战。
    信息技术新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变革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就是要以《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界定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逐步实现新课标设定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针对过去学科教材内容表现的“难、窄、旧”的特点,新课程提倡的是“新、活、宽“。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尊重“学生文化”,强调的是问题解决,引进了许多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知识。
五、重视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信息技术评价必须应注重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全面评价。信息技术课程不同其他课程的其中一个方面是评价考核。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教和学两方面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可以从认知、操作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有: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评。我们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结束后以哪一项作为评价的重心,从而布置学生书面或者上机练习要求。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起步较晚,需要我们经历一段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并需要教师们在探索的道路上,积极发挥聪明才智,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实践,我们就会有收获,就会进步。
钉钉高效办公
中国知网
视频在线
档案工作
图书资源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