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09-02-06   点击量:7577
字号:
来源:

    2007年秋季我省全面实施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我们高一化学老师经过暑期新课程培训,通过一个学期多的教学实践及教研活动,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教学目标的落实和教材的处理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对人教版化学教材的认识

    1、新教材编写特点。旧教材的教学体系是单纯引入新的学习方法,从学习每一种物质开始,给出其物性——化性——制备——用途。而新教材从一开始就采用的是一种研究型的学习方法。如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是通过“活动探究”形式讨论金属物理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教给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即: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科学研究方法。即: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观察→解释及结论。这样的教学结构设计我们认为是非常成功的,真正体现了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意图。让学生在学习有关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为以后学习每一种物质方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贯穿教材始终。以化学学习为载体,促进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体验。如:必修1富集海水中的元素-氯一节,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对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进行整合,通过对氯的性质探究,让学生体验怎样应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怎样处理基本程序的每个环节中的具体问题。

    3、教材内容的变化。教学要求降低,新教材对知识的学习目标基本上都定位在:知道、说出、举例、了解、认识等第一和第二层次上,对于应用、设计、评价、掌握、灵活运用、形成、养成、具有、树立等要求很少;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多;重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这部分知识的呈现很多都是以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背景,体现了化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体现了“化学从生活中来,化学到生活中去”的特点。

    4、教材图文并茂,增大了信息量,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有些图示、图表,非常到位。例如必修2第一章的原子结构,核素,同位素概念的介绍中,图示非常形象有趣,学生根据图示很自然就把核素、同位素概念理解掌握了;在讲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时,[思考与交流]给了一个表格,表中列出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质量、不同条件下的体积等数据,提出一些讨论题,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和归纳的方法总结出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概念。

    二、加强教学研讨,领会新课程的意图

    从新教材的改革可以看到许多新课程的新理念。由于受多年旧教学体制的影响,刚开始,大家普遍都感到不适应,经常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突然觉得自己教了几十年书,现在反而不会教书了。但经过与新教材一年的磨合,通过各级的培训,现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师中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

    1、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

    备课组全体老师都十分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通过参加培训、上网查找资料、集体研讨、开交流会等形式转变思想观念,一年来,在各种场合的学习中,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发生了变化。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教学上: 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教学深度。备课上: 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教学方式上: 体现自己的特色, 灵活多样, 各显神通。

    2、在课堂教学中领会新课程的理念,高一化学组申报了国家重点课题项目“新课程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例如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四让教学法:

    (1)让学生动手, 并观察, 再描述现象。

    (2)让学生动脑, 积极思考。

    (3)让学生表达, 板演、订正

    (4)让学生归纳、补充、做结论。

    从而真正做到从以教学中心转变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从被动学习到学生的主动学习, 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3、改变评价方式: 从单一评价(考试成绩), 到多元评价, 包括: 课堂的过程性评价; 作业评价; 考试成绩评价三者相结合。(在每节课, 每次作业、每次考试中进行量化登记)。当然老师的工作量更大, 工作更细致了, 特别目前每人教四个班, 做起来更辛苦了, 特别是通过课堂的过程性评价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

    三、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1、对教材使用的困惑。课本中有些内容讲得太肤浅,知识点过于零散。化学必修两本书,一年时间基本把原来三年的内容都涉及到了,面面具到,实际很多内容都讲不透。又由于高考改革方案还未出台,因此教学定位很难把握。例如,物质的量这一节,原教材安排大约十几课时,现在只给三课时,但内容基本不变。阿伏加德罗定律,正文没有,资料在线中又出现了。如果只了解就行,那问题是测评方式不是知道就行,要会应用,在各种配套练习中又大量出现。

    2、对教学过程实施的困惑。活动探究,这种形式非常好,但是有些探究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①有些探究,学生实际能力达不到,如:氧化还原反应讲完,接着[活动、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让学生探究Fe—Fe2+—Fe3+转化,而学生以前没有学过Fe的性质,所以预测不可能到位,以致大部分学生探究实验就像抓中药,试管中什么试剂都加;②探究实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很难达到。。新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活动探究和观察与思考:化学必修1中活动探究13个、观察与思考12个,化学必修2中活动探究17个、观察与思考9个。

    3、对教学的“度”的把握的困惑。虽然我们集体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研讨和交流,但还是感觉到不放心,因为高考真正要求到什么程度谁都说不清楚。还有教学内容和课后练习也不配套。,只好自己备课组老师花大量时间出编练习。

    4.对考试评价体系的困惑。高考评价体系不知道,我们可以说是有点盲目地教,所以各种考试经常凌驾于课程目标之上。因此,课程设计思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都难免带有以前的高考模式,教学中一步到位的现象比比皆是。必修选修内容混乱出现,习题严重偏离正常轨道。

    总之,新课改势在必行,不可能有退路,惟有勇敢面对,我们别无选择。在教学上我们要改变过去对学生“填鸭式”灌输知识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应教会学生如何主动去获取知识,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实验探究能力、规范实验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上我们应做“有心人”。我们应领会教材编者思路,开发教学资源(研究性学习和校本选修课程等),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

钉钉高效办公
中国知网
视频在线
档案工作
图书资源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