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少年,总要迈向远方。我们迈向远方,是为了绽放更耀眼的光芒。在迈向远方的崎岖的路上,每一位高新侠的行囊中都装着梦,更装着思想。
高一一年的学习生活,在我们的行囊中装入了开阔的眼界和胸襟。
课上,我们穿梭于文字的海洋,从竹简到石刻,从锦书到纸箔;我们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把贵族宗庙里的知识变成人类社会共享的学术事业;我们一同感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又一代明君贤臣的改革弊政,轻徭赋税,以求民生治世;我们聚焦社会热点,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际局势,讲好中国故事;我们与名家对话、交流,了解当下科技前沿,听名家对时事的独到见解。
课下,我们走出了方寸教室,走入了大千世界。我们来到新城广场观看升旗,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追忆百年来的煌煌党史;我们走进影院感悟女排魅力,学习她们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力求上进、顽强拼搏的意志和精神;我们来到华清池领略盛唐风华,万国来朝,兼容并包,在兵谏亭朗诵《少年中国说》,追思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爱国情怀;我们更有幸能站在央视的舞台上,介绍同学们自己的发明创造、奇思妙想,展现我们的青春朝气,少年意气与壮志豪气。
于知、行中开拓眼界与胸襟,让迈向远方路上的每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
高一一年的学习生活,在我们的行囊中装入了静心、精心与恒心。
朝阳下于朝花亭中晨读的少年,集会上安静聆听的少年,午饭后阅览室里专心阅读、自习的少年……这种“静”的氛围便深深感染着初至校园的我们。老师教导我们,“入室即静,入座即学”。静下心来,拾一片深院梧桐,我们都逐渐褪去中考后的浮躁;静下心来,探索遗传的奥秘,研究运动的真谛,我们开始更深刻的思考。在静的氛围中,我们的行囊中装上了一颗“静心”,亦逐渐从曾经老师催促下的被动学习迈向了“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主动钻研、探究之路。
静心已备,然课业之繁、活动之丰富仍令初至高中的我们应接不暇。这时,我们看到校园中天未亮时便开始晨跑的同学,我们看到食堂里排队时默默背书的同学,我们看到把活动与学习兼顾生活井井有条的同学,我们看到以思维导图方式快速掌握知识的同学……在他们身上,我们学会了如何精心安排、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在我们的行囊中装上了一颗“精心”,从有效做事迈向高效做事,从要学习迈向会学习。
行囊中的“恒心”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年中,我参加了数学竞赛的学习。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内容严谨而抽象,高难度的题目与高强度的课程令人望而生畏,一道题难倒众人、苦思几日而不得解更是家常便饭。面对挫折与困难,是这颗“恒心”激励所有的竞赛生迎难而上,激流勇进,从优秀迈向卓越。于是,在一年与挫折的对抗博弈中,我们的思维更加灵活、富有创新,分析、解决问题与自学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当然,在迈向远方的路上,迷茫总是少不了的。
这个选择对不对?这件事做不好怎么办?……社交、成长、选择,这些问题像一层层的迷雾紧紧包裹着我们,让我们困惑。直到那日早读读到这句话,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我想,孔夫子应是在告诉我们,人处天地之间,若不愿浑浑噩噩度日,想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想承担一份独有的力量与使命,那我们应与时代产生共鸣,我们的肩膀上需有分量。承担时代的重任,有肩上的分量,才有坚毅的目光,目光照向远方,自可消解那些无意义的烦恼与困扰。
迈向远方的路上虽然有不少困惑与迷茫,但只要行囊中有时代的航向,有力量与担当,一切都不是问题。
背上这份力量与担当,我和同学们走进了秦岭。
在这里,我们结识了一位兢兢业业守护大熊猫四十余载的老人。一段质朴的语言,我们都切实感受到那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对秦岭的爱恋。一沓生动的照片中流露出老人对秦岭的热忱。秦岭四宝、众多珍稀动植物,他皆是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令人惊艳的照片背后,更是隐藏着无数惊险奇遇——老人为寻找一个好的拍摄角度,爬到树上,在聚精会神地等待拍摄时机时,受到了猛禽的袭击,幸有村民的帮助才化险为夷。在这里,我们看到大山深处的竹子上,系着一根根红线,那是大熊猫保护者记录熊猫的踪迹。三十多年来,有些红线已然褪色,却依然牵动着他们对大熊猫的关爱。在这里,我们瞻仰了一位为保护熊猫跌下山崖,长眠于此的烈士——曾周,他是这座山的守护者。
在一代代“守护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那份力量、担当与使命,他们用执着坚守、艰苦奋斗的态度和精神,守住人与自然的和谐,守住祖国大好河山的历史与未来。感动于这些“守护者”,我们共同组建了“行知秦岭”社团,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工作,让更多的人投入保护环境与自然的行动中来!
高一即将结束,但十六岁的我们风华正茂。在我们的行囊中装上开阔的眼界和胸怀,装上一颗静心、精心与恒心,装上与时代的共鸣,装上责任与担当,迈向我们人生的远方,迈向国家与时代更加辉煌的远方!
西安高新一中2023届 马宝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