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节旋转舞台的欢声笑语似乎还在耳畔回响,期末考试的脚步却越来越近了。随着考试的临近,同学们也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考前综合征”,比如心情莫名烦躁看不进书、睡眠变差、上课集中不了注意力、冲动易激惹等,这些表现可能都是由于考试压力带来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导致的。因此,在考前复习这段时间,同学们不仅需要针对考试进行知识的准备,也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与心理适应能力。
那么,考前需要怎样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呢?在这里,老师有以下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01接纳焦虑情绪,学会放松
考试焦虑是表现焦虑的一种。当我们身处需要自我表现的场合且对自身表现有所期待时,就可能会受到焦虑的困扰。重要考试前的紧张焦虑是绝大部分考生都会有的心理感受,心理学研究表明:相比于毫无压力非常轻松,适度的焦虑能帮助人在复习或考试过程中,维持大脑的兴奋,保持学习的警觉性,调动身体的能量,克制想要做与复习无关的事情的冲动,帮助你发挥出最佳的水平。因此,我们要对考前焦虑情绪有正确的认识,允许自己有焦虑情绪但不过分关注焦虑情绪带来的不适感,不恰当的夸大焦虑情绪的负面影响会让自己陷入焦虑的旋涡而被其吞噬,与其长时间停留在思想、心理层面的对未知结果的恐惧想象中,不如化为行动,立即开始做一些与考试本身相关的事情,如背几个单词,看之前整理的错题等,总之,不要因为有焦虑情绪而焦虑。
02调整认知,正确看待考试
我们对待考试的看法不同,心态自然也会不同。当我们把考试看成是与他人一争高下的契机,逢考就要超过别人,认为考试分数代表一切,考好了才有面子等,在这种压力下,大脑杏仁核敏感性增强,自然就会更加焦虑紧张。相反,如果能把考试看成是检验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看成是给自己平日学习照镜子的机会,看成是一次学习上查漏补缺的机会,就会把注意力放在学习本身和人生的成长上,自然会做到正确对待考试,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
03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调整期望水平
很多同学都会在考前给自己制定一堆的复习计划,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或者半途而废,或者干脆放弃。问题的关键可能在计划不够具体或者不符合实际,在实施时就容易打折扣。建议大家制定计划时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预估每项任务完成的时间,并预留一些时间以备应对计划外的突发问题,及时调整策略;
2.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与劣势及复习任务的轻重缓急进行合理安排;
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安排相应的复习任务;需要背诵的内容尽量安排在自己记忆力较好的时间段进行;
4.在家复习时每天的任务要具体,完成任务后可以给自己一些奖励,强化学习行为;没有完成的任务要写出原因,及时进行补救等。
5.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客观预估考试结果,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以便保持良好心态迎接考试。
04掌握学习方法,注意劳逸结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集中注意力是大脑有效工作的标志;良好的情绪状态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记住知识、提高复习的效率,做题时才能打开思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才有可能在考场上把所知、所能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心理状态是否良好的标准。
如果自己在备考学习时发现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不进去,那就说明需要休息和调节。此时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或与他人交谈让自己放松;也可以听一会儿喜欢的音乐让大脑得以放松,通过做这些让我们放松的事情,及时调节心理,优化情绪。
考前复习也不要因为时间紧张,就一味地牺牲睡眠时间熬夜学习,保证基本的睡眠是高效学习的前提,熬夜学习看似是多学了一会儿,但可能会导致白天犯困,昏昏欲睡,头脑不清醒,使复习效率大大降低,反而得不偿失。
希望同学们在需要的时候不妨应用考前心理调适的建议及时调整心态,优化情绪,科学备考,沉着应对,最后预祝同学们期末都能考出自己最好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