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故鼎新 激浊扬清
发布时间:2009-02-15   点击量:7842
字号:
来源:
--------关于好杂文的鉴赏
高新第一中学   吴新玲
 《马太福音》第五章第十三节,基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是世上的盐。”
一位美国作家曾对这个话题做了引申,他说当基督说“你们是世上的盐”时,是在指明众门徒到世上来要像食之有味,又可洁物、防腐的盐一样净化、美化他们所在的世界,使它免于腐败,给人人的生活以新的、更健康的气息。
以“革故鼎新,激浊扬清”为务的好杂文就是“盐”,是讲学术良心,有担当精神,讲真话,动真情,思真理的作家以其热心、诚心、慧心关注现实人生社会而结晶出来的能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滋味,能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纯洁的“盐”。
“革故”、“激浊”基于作家对人生、社会、时代的“痛感”。
对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那些违法的、肮脏的、龌龊的、卑鄙的事物,对于习见于我们身上的精神劣根性,对于植根于我们民族文化土壤的精粹文化的流失,杂文作家常有一种被刺痛的感觉,进而“不吐不快”的反思它们,批判它们,乃至改变它们。有真痛苦方有新杂文。“痛感”,显示着杂文作家对社会一切丑恶和不公正的态度和立场,是起码良知的一道敏感神经,是进行行动富有感情的前奏,是任尔东西南北风也吹不散的痛楚体验与社会责任感。
而对于那些丑恶和不公正的事物,我们常常或熟视无睹,或视而不见,或袖手旁观,或逃之夭夭……我们的正义日渐被灯红酒绿所淹没,我们的一腔热血日渐被商业的功利所吞噬。我们心灵的皮肤已经无可奈何地粗糙老化锈蚀磨钝,缺少了敏感的感觉。杂文作家用他们的短小“匕首”挑破我们自己心里,我们社会肌体中,正在普遍地老化和麻木的“痛感”的肌肤;刺痛我们越来越冷漠与缺失的“痛感”的神经。
所以说,好的杂文应该是一把刀子,不但挑破生活的表层,而且要直逼人的心灵。
作为思想的一种表达,它应当具有认识价值,能够让人穿破表象,看到社会与时代的皮下质料,看到人的价值与尊严之所在。它永远以怀疑的目光审视世界,并不为任何外在因素阻碍地指向“立人”的目标。这使得好杂文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能。即使时异世易,经典杂文不会随时代的更迭而失去其认识与启迪作用,即如鲁迅先生一贯称谓的国民劣根性真是代有传人,一些揭露国民劣根性的旧的杂文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感,仍能产生认识价值,这是具有超越性价值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比单纯的合时、应时之作“半衰期”更长,思考的彻底性、贯穿性更强,往往更能突破时代造设的思维屏障,更能超越时代设定的思维空域,从而更值得我们重视,需得我们举一反三看当今。如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刘半农的《好聪明的北平商人!》(1932年)、章克标的《蛀虫与中国》(1933年)等。
优秀的杂文家因为责任感而“痛感”而走出文学的象牙塔,关注现实,观照人生,瞻望民族精神的走向。好的杂文会刺痛“有心”读者的“痛感”让他们跟随作家真、善、美的指向加入守持精神的队伍。好的杂文“革故”、“激浊”,给心灵以清洗以反思以警醒。如柏杨的《严重的危机》、孔庆东的《圣诞与荒诞》等。
杂文是批判的,然而杂文并非专门的批判工具。我们不可把杂文“革故”、“激浊”的刺痛性等同于一时的快意淋漓的刻薄谩骂,一时阴暗偏激的冷嘲热讽,一时不负责任的胡诌瞎点,一时狭隘的吃不上葡萄就说葡萄酸。杂文是真正的人说出人话的一种方式。杂文优秀与否,不在于语言的勇猛,而在于其内在精神是否坚定地立基于人性。
所以,好的杂文也是能给心灵以启示以滋润以营养以温厚以坚实的,是为杂文之“鼎新”、“扬清”。 “鼎新”、“扬清”基于作家的不随主流,真诚赤心,素朴情怀。
对于现代浮华喧嚣的物质化社会人们生存的困惑,精神的缺失,作家在理性的反思中执著的守持着人性根本,呼唤着道德良知,守望着民族精神的家园。如刘洪波的《平凡人,大地般的沉默与坚实》、施惠的《对金华市民自发悼念英雄的解读》等满溢人文情怀地抒写着平凡人带给我们的感动,厚重,坚实等。
18世纪的哲学家休谟曾说:“心灵并不如管乐似的,在依次吹出各个音调时,吹气一停,响声就停顿了;心灵倒像一具弦乐器,在每次弹过之后,弦的震动仍然保留着某种声音。”如果我们借用这个比喻,可以这样说:好的杂文并不如管乐,吹气一停,响声就停顿了;好的杂文更应该像一具弦乐器,在每次弹过之后,弦的震动仍然保留着声音,并将声音一直保留在自己的心中,让我们随着这样的声音的痛感刺激,警醒着抬起头,正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也让我们随着这样的声音的温暖感动,坚实地前行,守望美好的精神家园。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对提高交流表达的快捷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书面交流上,杂文以其短小精悍、观点鲜明、形式活泼的特点,成为倍受大家喜爱的文章体裁之一。它短小精悍,笔墨不多,言简意赅。如胡适的《差不多先生》,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一个渗透到全体国民骨子深处的差不多先生,让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思。它观点鲜明,可以褒扬,如肖复兴《手的变奏》歌颂互相帮助的社会风尚,刘洪波《平凡人,大地般的沉默和坚实》颂扬了那些无私无畏、可亲可敬的平凡人;也可以鞭笞,如《荒诞与圣诞》深刻的讽刺了那种盲目跟风的“节日泛滥”这一令人担忧的现象;也可以表达一种感悟和思索,如毕淑敏《心是一把铁勺》娓娓道来,告诉我们如何保持心境的平和,如何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总之,信手拈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阅读杂文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要了解杂文内容的针对性。我们读一篇杂文,要了解它是什么时候写的,是针对什么人、什么事写的,明了作者所“革”之“故”,所“激”之“浊”,所“鼎”之“新”,所“扬”之“清” 。借以调动我们对所针对人事现象的共感与思考,观照当下,反思自身,提升境界,进而传咏其道。
  二要注意杂文写法和取材的一般特征,特别是说理的形象性。杂文的一般写法是“从实入手,以实论虚”,即常从一桩事,一种现象、一段传说入手,通过对照、联想、借喻、类比等方法来揭示隐藏在里面的意义。杂文取材的一般特征是“大中取小,小中见大”,即从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中选取一个侧面或一点来做文章,“从一滴水里看世界”。阅读时要注意从其“小”中悟其中的“大”情“大”理。
    三要注意杂文丰富多彩的语言风格。杂文,正如它的形式多样一样,语言也因作者、针对的对象、谈论的问题、写作的社会背景不同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
 
钉钉高效办公
中国知网
视频在线
档案工作
图书资源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