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体会
发布时间:2009-02-09   点击量:7075
字号:
来源:
       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体育课教些什么,该怎样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我校的体育课程标准是从高一年级开始为突破口的,实施将近一年来,我校体育组全体教师加强了学习和研究,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观念,选择、更新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并结合本校特点,在体育课教学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那么我们在新课改下到底怎么上好体育课呢?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我国学校体育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求体育教育目标的近期效益,过分强调学生的身体素质,片面地将增强学生体质及教育目标只集中于在校期间学生的体育状况上,体育课也因此变成了素质测验课,缺乏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意识和习惯以及进行自觉锻炼的能力方面的培养。学校体育教学主要是沿袭“课堂为主、书本知识为主、教师主导作用为主”的“三为主”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多数是“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三式”教学过程,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极少,由此造成了学生离开教师走向社会后就不知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如何去强身健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
  二、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
  学生的体育意识强弱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益和终身体育观的建立。长期以来,中学生体育意识薄弱,要想改变现况,首先要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激发起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其次是在学校中营造体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改革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教材和教法体系 
  过去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竞技运动项目过多,教材的难度较大;二是每项教材的技术要求过高、环节过细且各年级教材的重复现象严重,加之教材中多采用注入“填鸭式”的教法,严重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三是竞技运动项目对场地设施要求过高,大部分学校难以保证,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现在的体育教学要从教材中走出来,不能拘泥于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要从学校的场地和器材的情况出发,以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由怕上体育课变为爱上体育课。
   3、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表现就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会跟着教师后面进行模仿练习。这种旧的体育教学观,不利于21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应当转变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主动式教学,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只有教师转变了旧的教学观念,把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真正学到体育的技能技术,并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之受益终生。
   4、转移教学重点,着重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终身体育观的确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中学体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除增强学生的体质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其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达到体育自立的目的。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运动技术的精雕细刻,其教学重点实质上是传授和掌握运动技术,加之教材的难度较大,无法发挥其自主性,致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较差。要改变此现状,教学中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上,首先要求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乐趣,然后通过乐教与乐学的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学生体育能力。最后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锻炼身体的方法,以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
  三、改变体育教学模式
  (一)教师行为的变化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1、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的表现: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和发展学习体育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服务于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谛;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身体健康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我们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具有如下一些角色行为: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对来自周围人对某一学生的评价小心地采纳,对学生不能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在体育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
 (二)教学模式的变化
  1、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
  体育课标准的不确定,教学内容的变化,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多变性。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四个部分一个不能少)、“封闭式”----(教师说什么学生只能跟着做什么)的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强调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缺少活力的,在运动技能占绝对优势课堂气氛下,阻碍教师个人的知识的发挥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的空间。在现代体育课的标准中,教师将更多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精神,同时对运动技能的要求较少,这样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的的空间被充分放大。这样一种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教学方式。
  2、课堂教学过程的变化
  当教师以知识技能作为传授重点的时候,传授过程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观察、练习,再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
  当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进行教学时,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监测学生在解决问题后的反思。教师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再是固定位置——讲解、示范,而是在操场上和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感受运动的喜悦。
  现代的教学模式要求体育教师做一个引导者,而不再是一个发令者。在这种课堂环境下,教师应具有表现自己新的教学理念的品质,创造出适合学校特色的项目,营造体育运动气氛,设计有特色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适合现代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的要求。
钉钉高效办公
中国知网
视频在线
档案工作
图书资源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