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由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西安高新第一中学承办的2025年新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专题——高中“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教学整体改进观摩研讨活动在高新一中高中部圆满举行。本期专题研讨以“聚焦高考综合改革,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吸引了西安市各区县及咸阳市、商洛市高中物理、生物、历史学科教研员、教师代表300余人参与,旨在深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解决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难点问题和关键问题,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教学整体改进,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开幕式
活动开幕式由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部副主任冯俊玲主持。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西安市教科院院长、西安市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主任解慧明,高新区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部副部长曹亚娟;北京师范大学项目组专家,湖南省教科院生物学教研员曾峰、北师大历史学院副教授李凯、陕西省教科院物理教研员王磊;西安市教科院高中物理教研员王荣、历史教研员刘菊、生物教研员高长运,高新一中党总支书记、校长王淑芳,以及商洛市、咸阳市、西安市教研室相关领导及教研员。
高新一中党总支书记、校长王淑芳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三新”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教-学-评”一体化、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是每所学校的必答题。高新一中作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一直在探索,自2021年起与北师大在多学科开展“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评’一体化单元整体教学改进”项目合作,开展了 69 次教研活动,形成 42 个大单元教学案例,对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意义重大。她期望通过本次活动,探索“教-学-评”一体化的可行路径,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西安市教科院院长解慧明在讲话中指出,西安市教科院积极应对新高考综合改革,自2019年起就通过设立研究基地、开展专题研究、编写书籍、举办系列教研活动等多种举措,推动新高考综合改革在西安教育走深走实。她强调,高考改革的本质是教育评价体系的革新,传统“教考分离”使教学与评价脱节,学生陷入机械刷题困境。新高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要求实现“教-学-评”同频共振,从“育分”迈向“育人”,“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教学成为落实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路径。本次活动聚焦生物、历史、物理三个学科,设置示范课例、课例研讨、专家报告等环节,希望老师们能借此机会交流学习,将所学运用到教学中,共同推动高中“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教学发展。西安市教科院也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教师提供支持与服务。
高新一中张清彦副校长宣读了高中“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教学整体改进观摩研讨活动安排。
学 科 研 讨
简短的开幕式后,便进入到紧张而充实的学科研讨环节,在物理、生物、历史三个学科,通过示范课例、课例研讨、专家报告三个环节同步展开。
三个分会场分别由高新一中物理教研组长高波、生物教研组长张浩、历史教研组长雷官斌老师主持。示范课例环节,西安高新一中的田新月、黄思雨、强劲竹老师进行现场课程示范。
物理分会场,首先由田新月老师进行了《力的合成与分解》现场示范课展示。本节课田老师从贯穿大单元的主题——“如何取得拔河比赛胜利”出发,来引出课题;又在课堂上通过团队合作游戏和生活中的广泛经验让学生理解“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了合力、分力、共点力等重要概念。田老师紧扣科学探究的四大要素——问题、证据、解释、交流,设计了学生实验探究的环节。整个探究环节经历了学生的定性实验摸索、学生对实验思路的设计完善、学生的严谨操作、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讨论猜想、学生对误差产生原因的交流等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让学生体验了物理规律来源于实验的科研逻辑。得到规律以后,田老师紧扣“拔河”的主题,提出了一个应用性问题,请学生和AI共同思考,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本节课流程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大单元主题,对学生同时进行了宏观的知识体系引领和微观的思想方法指导,是一次大单元理念下新课程改革的良好尝试。
生物学分会场,黄思雨老师展示大单元《从细胞的生命历程破解涡虫“不死之谜”》的《细胞增殖》第1课时示范课例,黄老师以切了279段依然能够再生为完整个体的“不死”涡虫作为学习情境,以染色质复制和均分为主线,以大量的荧光显微照片为素材,引导学生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基于素材推测遗传物质的变化规律,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整节课,黄老师多角度、全方位、持续性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让教-学-评一体化在课堂真正落地。
历史分会场,强劲竹老师进行了《全球航路的开辟》现场示范课展示。她借助丰富的地图和图像资料,首先从思想、社会、经济、政治、技术等角度深入剖析了全球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其次,通过精心设计的学生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绘制了全球航路的动态航线,并利用AI赋能,揭示地理大发现的时代精神;最后通过对比新航路开辟时期的西欧和中国,探讨“梁启超之问”。整节课堂史料丰富、主线突出、逻辑清晰,展现了一场真正“让教学发生”的生动课堂。
示范课后,高新一中乔鹏壮、董景峰、张舟,吴浩、兰蓉、杨妮,郭阿男、杨帅、刘伍洋老师依次分享了教研组集体打造的9个优秀单元整体教学案例。
高新一中孙颖、王武盈、李志恒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分享了团队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探索中的收获、反思和启示建议。
专家报告
物理分会场,陕西省教科院王磊老师、西安市教科院王荣老师分别对本次活动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点评并作了专题报告。首先,王磊老师从对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的理解和实施出发,为大家介绍了大单元教学实施的一般路径,探讨了大单元对我们日常教学的启示。王磊老师站在科学素养的角度,提出了大单元教学的必然性。他认为单元设计需要突出核心素养的落地,要聚焦整体、有序实施,要全面全方位地分析教材,确定单元目标,进行学情分析,设计好每一个课时的情境、任务、活动和评价,做好单元反思。最后,面对单元教学带来的挑战,王磊老师也对老师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王荣老师联系核心素养作了题为《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与路径》专题报告。王荣老师深入分析了课改过程中课标理念,学业质量,考试要求,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变化,强调了大单元教学实施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问题解决功能在单元构建中的重要地位。王荣老师还提出了单元教学的设计模型和实施要素,并展示了大量大单元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案例,给予参会老师很多的操作性强的建议。最后,王荣老师也对活动的安排和每一位展示老师的精彩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
生物分会场,北师大项目专家曾峰老师结合示范课和课例开展了以《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的报告,专家从“为什么要开展单元教学”“如何设计单元教学”“基于教学实践的思考”三个方面解答了老师们的疑问和困惑,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单元整体教学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西安市教科院生物学教研员高长运老师对示范课从知识结构、探究实践、科学思维等角度进行了精彩点评,并给老师分享了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的策略路径。
历史分会场,北京师范大学项目组专家、北师大历史学院副教授李凯老师围绕历史本体、学科特性和育人价值三个方面,强调历史教育应回归学科特征。
西安市教科院高中历史教研员刘菊老师从教学立意、教学逻辑、课堂生成、人工智能和历史人文精神方面对课堂进行了全面的点评。两位专家都对此次大单元教学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指出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高新一中历史教学的综合能力和办学素质。
作为西安市教科院本年度“聚焦高中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系列活动的首期,本次教研活动不仅有名师教学技艺的展示,也有学科专家现场指导与精彩报告,为西安市高中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了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的理解与应用。未来,这些探索与实践有望推广到更多课堂,推动西安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学生在新高考模式下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