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大纲
发布时间:2009-02-19   点击量:10153
字号:
来源:

中学德育大纲
  《中学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自1988年下发试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个大纲对中学德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现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及各地在试行中实践的经验,我们做了一些必要的修订。现正式颁发,并就贯彻实施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大纲》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学德育工作和学生品德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家庭、社会对中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基本依据,也是各级教育部门、督导部门对中学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贯彻实施《大纲》有利于中学德育工作走向科学化、序列化、制度化;有利于保持中学德育工作的相对稳定性;也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全体教职员工都要熟悉《大纲》的基本要求,并依此开展中学德育的各项工作。
     二、从实际出发贯彻实施《大纲》。各地和学校应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制定出分阶段、分年级实施细则和具体实施计划,以便使《大纲》更好地贯彻落实。
      三、抓好中学德育骨干队伍的培训工作。中学德育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颁发的《大纲》是国家“六五”、“七五”教育科研规划的一个重要成果。《大纲》不仅涉及教育学、德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等多方面的理论问题,还广泛涉及教育实践问题。因此,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工作,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努力提高中学德育骨干队伍的水平,以增强贯彻实施《大纲》的自觉性。
      四、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在贯彻实施《大纲》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还要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以便今后进一步丰富、充实《大纲》的内容。
        上述意见原则上也适用于《小学德育纲要》的贯彻实施。
                                                 1995年2月27日

中学德育大纲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学校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保证德育的地位,努力做好德育工作,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学德育工作应认真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遵循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在继承和发扬德育优良传统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赋予德育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内容、新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基础教育实际出发,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分层次地确定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对中学生进行基本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教育、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德育方法,逐步实现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中学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学德育工作和中学生品德的基本要求。它是中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各级教育部门对中学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 
  一、德育目标 
  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 
  初中阶段德育目标: 
  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辩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高中阶段德育目标: 
  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二、德育内容 
  (一)初中阶段德育内容要点 
  1.爱国主义教育 
  热爱祖国的版图河山、语言文字、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著名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革命先驱、文化名人的教育;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和社会主义新中国伟大成就的教育; 
  初步的国家观念——尊重国家标志,维护国家尊严、荣誉的教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教育; 
  尊重兄弟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国防和国家安全及热爱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尊重、关心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爱班级、爱学校、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 
  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关系的教育。 
  3.社会主义教育 
  初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 
  初步的社会发展规律教育。 
  4.理想教育 
  学习目的教育; 
  初步的职业理想教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5.道德教育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 
  社会公德教育和分辩是非能力的培养; 
  初步职业道德、环境道德教育;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 
  6.劳动教育 
  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教育; 
  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 
  勤劳俭朴,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以校内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为主的劳动实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7.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教育; 
  宪法及有关法律常识和法规的教育; 
  知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的教育; 
  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的教育; 
  青春期心理卫生、性道德和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真诚友爱的教育; 
  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发展个性特长的教育; 
  坚强的意志品格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训练。 
  (二)高中阶段德育内容要点 
  1.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人民斗争史、革命史、创业史和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教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前景和报效祖国的教育; 
  进一步的国家观念——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教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教育;
  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教育; 
  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教育; 
  维护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发展国际友好合作关系的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尊重、关心、理解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教育; 
  关心社会,为家乡、社区的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教育;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关系的教育; 
  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人生价值观教育。 
  3.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的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教育; 
  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识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4.理想教育 
  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树立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职业理想教育和升学就业指导; 
  正确的人生理想教育; 
  献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5.道德教育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环境道德教育;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现代交往礼仪的教育与训练。 
  6.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 
  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教育; 
  勤劳致富、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教育; 
  质量、效益、服务观念的培养教育; 
  以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学工、学农、军训为主的劳动及社会实践锻炼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教育。 
  7.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教育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教育; 
  遵守宪法,尊重人权,维护社会稳定的教育; 
  知法守法,抵制违法乱纪行为的教育; 
  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8.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 
  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开拓进取的教育; 
  健康生活情趣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 
  青春期心理健康、友谊、恋爱、家庭观的教育和行为指导; 
  坚强意志品格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训练。 
  初、高中除以上各系列内容的教育外,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的教育。
  三、实施途径 
  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课内外、校内外各实施途径均应以本大纲为指导,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时事课 
  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方法,培养良好品德起着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课应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应适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避免空洞说教。考试方法要注重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实际接受情况。 
  时事课是国情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时间要保证,内容要落实。 
  (二)其他各学科教学 
  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科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各学科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估标准,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教学主管部门和教研人员要深入教学领域,指导教学工作同德育有机结合。 
  各科教师及全体职工都应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做学生的表率。 
  (三)班主任工作 
  班级是学校进行德育、实施本大纲的基层单位。班主任工作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班主任是本大纲的直接实施者,应根据本大纲的内容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组织和建设好班级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要协调本班、本年级各科教师的教育工作,密切联系家长,积极争取家长与社会力量的支持配合。 
  (四)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 
  团、队、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一支最有生气的力量。团、队、学生会应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充分发挥组织作用,通过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广大青少年吸引到自己周围,落实本大纲的各项任务。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继承革命传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通过举办业余团校、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小组活动,培养提高学生中的优秀分子。
  (五)劳动与社会实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学校要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必要的家务劳动,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在劳动中切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行为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要积极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远足、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服务和军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六)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 
  各种科技、文娱、体育及班团队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学校和班级应保证列入课程计划的各类活动的时间,并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包括课外兴趣小组和各种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七)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阵地。学校要主动与少年宫(家)、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儿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校外的文化教育单位建立联系,充分利用这些专门场所和社会文化教育设施,并积极开拓和建设校外教育的场点、营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教育。 
  (八)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 
  心理咨询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职业指导是发展学生个性、进行理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又面临对未来职业的选择。要通过谈心、咨询、讲座、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九)校园环境建设 
  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形成整体性教育氛围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学校要积极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环境管理,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要充分发挥校歌、校训和校风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利用黑板报、壁报、橱窗、广播、影视、图书馆(室)、劳动室、荣誉室、少先队室等多种形式专用场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十)家庭 
  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主要通过亲子之情的感化激励,家庭生活的渗透熏陶及家长的言传身教而起作用,家长应努力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本大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十一)社会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中央有关文件的规定,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均应履行关心、促进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义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协助政府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发利用社会的德育资源;开辟青少年教育的社会教育舆论阵地;加强社会文化市场及娱乐场所的管理;提供青少年需要的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做好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协调工作,打击腐蚀毒害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革命前辈、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优秀科学家、作家、艺术家、企业家的榜样教育作用;组织好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志愿者队伍,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治安环境和社区环境。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依靠关心下一代协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和街道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并同所在地的机关、部队、工厂、商店等单位建立固定联系,发动、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德育工作,逐步建立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共同营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环境。 
  四、学生品德评定 
  对中学生品德进行评定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定,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使学生不断地自我完善,并检查德育工作的情况,促进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品德评定的基本方法是写操行评语和评定操行等级。 
  (一)评定的内容和标准 
  学生品德评定内容与标准以本大纲规定的教育目标、内容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各地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对不同年级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行为表现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制定具体标准。 
  根据初、高中学生在以上内容诸方面的表现,评定中学生的操行等级,可分别评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二)评定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根据评定内容的基本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优缺点,防止片面性。 
  2.实行民主评定的方法。既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在考核评价中的作用,又要尊重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对学生的意见既要尊重又要引导,防止压制民主或放任自流。 
  3.操行评语由班主任负责,在学生个人总结和小组评议的基础上写出。每一学期末,班主任对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评议签署意见,学年末写出评语。在评语中要指出优点、缺点、努力方向,以表扬为主。对犯有错误受到学校记过以上处分尚未撤消的,其主要错误和处分均应如实写在评语中。对受到校级或校级以上部门表彰奖励的,其事迹和表彰情况也应写在评语中。 
  操行等级由班主任在征求学生和任课教师意见基础上评定。学期末初评,学年末总评。评定方法要力求科学合理,简便易行。 
  (三)评定的领导与管理 
  1.学校要有一名副校长分管学生品德评定工作,学生操行评为不及格者需经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长或教导主任审定。 
  2.评定结果(包括操行评语和操行等级)应通知家长,并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对不及格者学校应与其家长面谈,商讨教育方法。保送生必须连续三年操行评为优等。品德测评结果应成为学生升学、就业的重要考察依据。学生品德行为有优异表现并受到区(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者,在升入高一级学校或就业时应予以优先录取、录用。 
  五、实施与管理 
  实施本大纲的关键在于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 
  1.建立强有力的德育指导、操作、督导系统,形成有目标、计划,有措施保证,有检查、评估,职责明确、畅通运转的科学管理制度。 
  2.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培训学校的校长、教导(政教)主任、班主任、年级组长和各科教师,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组织他们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做好德育工作所必需的知识,使他们掌握本大纲的内容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增强做好德育工作的自觉性。要解决好专职从事德育工作的人员的职务评定与聘任问题。培养一批在德育工作方面有专长和造诣的优秀校长、班主任、德育特级教师。 
  3.加强德育的科学研究。要把德育的研究项目列入科研规划,注重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调查,开展德育的科学实验,为实施本大纲提供理论指导和业务咨询。 
  4.协助当地政府做好青少年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发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动员工、青、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宣传、影视、广播、文化、新闻、出版、司法、公安、经济、工商等有关部门共同配合贯彻实施本大纲。 
  5.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合理确定德育方面的经费投入项目,列入预算切实保证。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实施本大纲提供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校外活动场所和电化教育等必要的教育手段;组织力量编写、制作实施本大纲配套的教育资料与音像教材、读物。 
  6.定期对实施本大纲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估,以确保本大纲的贯彻落实。学校实施本大纲的情况应作为考核校长工作的重要依据。根据检查评估的情况,不断提出改进的措施。 
  7.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从实际出发,针对本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需要,对不同年级德育目标要求与教育内容的深浅程度和侧重点做出具体安排,制定切合本地区情况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二)学校的任务 
  1.中学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党支部要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支持和协助校长做好德育工作。 
  2.校长要加强对教导(政教)处或德育工作指导小组的领导,通过他们具体组织、指导本大纲的实施。教导(政教)处或德育工作指导小组的任务是:调查分析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状况;制定贯彻实施本大纲的年度、学期计划和每月的工作安排;确定各年级组、教研组、团、队、学生会及各职能部门为完成工作计划应承担的具体任务及分工;组织协调好校内外各德育途径之间的相互配合;建设好校内外的德育基地,总结交流经验;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学校要加强对年级组和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年级组应定期组织教师分析研究本年级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状况;制定实施本大纲的分年级要求;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开展年级性的教育活动,组织本年级教师共同完成本大纲的任务。学校领导要认真执行《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指导班主任制定实施本大纲的班级工作计划;落实学校和年级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并负责做好学生政治思想品德评定的工作。 
  4.学校领导应十分重视思想政治课在形成学生的理论观点、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帮助思想政治课教师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理论素养,为他们提供进行社会考察和学习进修的机会,指导他们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常规制度。每周一次升旗仪式;晨会,校会,班、团、队会;重大节日、纪念日教育活动,开学、毕业典礼,表彰三好学生、优秀生;郊游(远足),参观德育基地,参加社会服务等,均应形成制度,认真坚持。对各年级学生必读的书籍,必看的影视片,必须学会的歌曲,必须参观的本地区的德育基地、人文、自然景观等也要做出规定,积极创造条件,付诸实施。 
  6.学校领导应建立、健全贯彻实施本大纲的岗位责任制。每个部门都应有德育的功能,每个教职工都应当是德育工作者。学校应对各个职能部门和教师、职工分别提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明确具体要求,并列入考评教师的指标体系,作为评价考核教职工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要把贯彻实施本大纲与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紧密结合起来。 
  7.学校领导在贯彻实施本大纲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要重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学校应创造条件使学生对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提出建议。 
  


关于修订《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稿)》的几点说明
  自1988年8月试行《中学德育大纲》以来,中学德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中学德育大纲》对于推进中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改革,进一步加强中学德育工作的管理,实现中学德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我们在总结各地试行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稿)进行了必要的修订。修订后的《中学德育大纲》基本保持了原来的框架、内容。现简要说明如下: 
  1.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对德育工作的总任务作了概括表述,并将《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稿中关于制订《中学德育大纲》的指导原则改为中学德育工作应遵循的指导思想。 
  2.原试行稿中的德育目标是按照整个中学阶段设计的,初高中分别提出目标要求。现考虑到中央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已做出明确规定;初中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完成阶段,具有相对独立性;高中的德育目标也应与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因而,把试行稿中的“中学德育目标”改为初、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取消了原大纲(试行稿)提出的初、高中德育目标的要求部分。这样更便于各地在贯彻实施时,依据本地区及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教育阶段及年级的具体目标要求。 
  修订后的德育目标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品德能力等方面,体现了品德结构的完整性和德育目标的层次性。 
  3.关于德育内容部分。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国际主义教育”不再单独列为条目。有关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教育结合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充实了集体主义内容,试行稿中的集体主义教育是同道德教育相结合提出的,现把集体主义教育单独列为一项。高中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改为“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并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作为中心内容。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特点并与高中阶段区分层次,将原试行稿中初中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改为社会主义教育,初中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结合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此外,还加强了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将试行稿中的“身心卫生和个性发展”改为“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4.关于实施途径部分。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把校园环境建设、心理咨询及职业指导列入实施途径,课外活动改为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 
  5.关于学生思想品德评定部分。考虑到近年来各地对学生思想品德评定的做法不尽一致,因而不再对操行等级的标准做统一规定,允许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自己的评定标准,但学生操行的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不变。 
  6.关于领导管理部分。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列在“学校任务”的前面,并强化了德育的科学管理、德育投入等要求。学校任务部分增加了建立、完善德育工作常规制度的内容。

钉钉高效办公
中国知网
视频在线
档案工作
图书资源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