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09-02-17   点击量:9165
字号:
来源:

西安高新一中    龚小菊
教材分析
《闺塾》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属于古典戏曲。《闺塾》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独特的魅力,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精彩部分。本课与单元中其他课文同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该单元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接受文章的文化熏染,感受中国古代戏曲语言和艺术手法的魅力。并初步了解了解现代传奇戏曲的基本特点。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杰作。这部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和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的矛盾,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家庭关系的冷酷和虚伪;同时又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在追求幸福自由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牡丹亭》的这个主题有其强烈的时代意义。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我对《闺塾》的教学工作确立以下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2、品味语言、揣摩情景,培养欣赏古代戏曲语言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1、在诵读文本中感悟语言,了解人物性格。
2、品味本剧幽默风趣的语言,重点学习揣摩戏曲人物潜台词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2、体会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
2、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从人物性格中探索社会根源。
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文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戏曲与其他一些样式的戏剧一样,都以塑造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为主要任务,《闺塾》最为突出的是通过人物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因此把它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剧中写的是官家闺塾,故曲词对白中会涉及到一些四书五经之类的内容,这些内容不必深究,一般了解即可。重点部分,可通过学生表演展示情境作为契机,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设想
1、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戏曲语言的能力。
(1)我国古代戏曲,是我国古代艺术长廊里的瑰宝之一。学习我国古代戏曲,重点在于运用所了解的知识,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戏曲语言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2)注重理解其中的古白话词语。与诗词相比,古代戏曲的语言通俗,多用口语;与其他剧种相比古代戏曲的语言具有以曲为形式的诗剧特点。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要注重理解其中的古白话词语,有助于把讲文字与讲文学结合起来。
(3)阅读《闺塾》要特别品味剧中风趣的、个性化的语言。
(4)在学习过程中应把诵读作为重要环节。通过诵读揣摩剧中语言,抓住鉴赏重点,体会其中情味,理解其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2、《闺塾》节选自《牡丹亭》。为了帮助学生化解阅读中的难点,有必要给学生提供助读的背景资料。
3、适度运用媒体手段,激发阅读兴趣,在阅读文字与思维形象化之间搭设一座桥,化解知识输入与输出中的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结构,达到能力迁移。
学法引导:
以名著导入,以朗读切入,以学生评价感悟为主,辅以教师的引导,以升华认知进行研究性探究为延伸。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利用多媒体播放《红楼梦》中《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林黛玉听昆曲《游园》选段而“不觉心动神摇”,引入课文。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 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 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 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正没个开交,忽觉背上击了一下,及回头看时,原来是......
二、简介相关知识
汤显祖,“中国的莎士比亚”。代表作《临川四梦》。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是继王实甫的《西厢记》之后又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情杰作。作品以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为内容,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曲文写得清丽婉约,意境超妙。
《牡丹亭》“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1998年、1999年诞生了两部由西方各大艺术节投资制作的《牡丹亭》,美国主流媒体好评如潮。 
有关剧情简介
(设计说明:导入创设一种情境,通过影视、图片、文字说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自主阅读,初识文本
以前后左右4人为一小组,分角色朗,给出自读要求:
1、对照注释,自读原文
2、戏中有哪些角色;给这折戏另取一个名字。(只要合理均可)
3、梳理情节
进塾——听书——模字——训诫
重点解决戏剧中的方言词、文学典故、专有名词等。
四、整体感知,自读讨论 
有人将这出戏改名为《春香闹学》,很明显其主角就是春香,大家认为这一场戏到底是在写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戏剧有关知识:矛盾冲突
幻灯展示:
社会生活矛盾冲突在戏剧艺术中集中而概括的反映,是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作品总是通过冲突的提出、展开和解決而得到完成。由冲突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进而体现剧本的主題。最早从美学上提出这一理论的是黑格尔,随后,法国的布伦退尔又提出沒有冲突就沒有戏剧。
二、分析讨论
设疑:《闺塾》中设置了哪些矛盾冲突?(学生自由发言后,总结)
(一) 分析春香与陈最良的矛盾
(人物与人物间的矛盾)〔让几个小组学生表演朗读精彩片段,让学生体验戏曲的妙处〕;由于戏剧情节结构不同,冲突可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特点分析《牡丹亭•闺塾》的喜剧氛围。《牡丹亭•闺塾》后称“春香闹学”。著一“闹”字,极其恰切地道出了这出戏的诙谐情节和喜剧气氛。
讨论
(1)春香怎样的“诨闹”?(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讲诗、模字、责打三个场面,如讲诗时的学鸠打诨、谐音歪解、刨根问底;模字时的故意错拿文房四宝;责打时的曲解典故、引诱小姐、夺下荆条。
分析时,抓住春香的语言分析。如:“昔氏贤文把人禁杀”、 小姐迟到时说“不敢”,而春香说“知道了”,可以看出她的反抗精神;“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话中带刺,木讷迂腐的陈最良被弄得言以对;“比你悬了梁,损头发,刺了股,添疤痆,有甚光华”; 她扰乱杜丽娘:“小姐,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同时,“溺尿”之类的语言很粗俗。)
(2)学生模拟春香的诨闹。(以小组为单位对三个场面进行模拟)
(3)学生分析陈最良的误闹。
(二)杜丽娘的平静的外表和激动的内心之间的矛盾(人物自身的矛盾);
讨论
(1)闹学的只是春香吗?对春香闹学杜丽娘果真是大发雷霆吗?
春香闹在明处,闹得欢快,其实是暗写杜丽娘的平静的外表和激动的内心之间的矛盾(人物自身的矛盾)。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抓住反映人物内心变化的语言。如:她要求老师“敷演”《诗经》大意;她又说“这经文偌多”,这又在内心中透露出对老师这种解释的厌烦情绪和不满情感;春香临帖时说:“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杜丽娘接上了茬:“还早哩!” 待陈最良一走,她就急不可耐地问春香:“俺且问你那花园在哪里?”并且感叹“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等等。 
【这一问题的落脚点应在杜丽娘的变化上,明确文章写春香、写陈最良、写闹学,都是为了写杜丽娘那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才有后面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要在探讨中让学生领悟到这一点。后面写的是丽娘偷偷走进了后花园,与梦梅在梦中结合,真正走上了反礼教与争取个性解放的道路。《闺塾》反映了丽娘对封建教育的厌恶、抵制与个性解放的要求,反映了她心灵的初步觉醒,这是全剧的基础。】
(2)杜丽娘在文章最后叹出“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丽娘?
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揣摩杜丽娘的心思,去理解一个长期受着束缚的女子的心怀,去感受人在受到压抑而需要奔放时的蠢蠢欲动。抓住她的平静的外表和激动的内心之间的矛盾
(3)杜丽娘为何连自家的花园都不知道?
引导学生找根源,找人物悲剧的源头。
(三)书房内和书房外的矛盾(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学生自由发言)
抓住书房内的笑闹与书房外的喧闹
小结:《闺塾》一出戏,说经解诗是其“筋节”,其中春香诨“闹”、“丽娘巧“闹”、陈最良误“闹”,再加上作为背景的喧闹春光,怎一个“闹”字了得!情和爱作为人的自然本性,和封建礼教存在尖锐冲突。贯串全剧的喜剧氛围包蕴着道德评判的深度——让观众在“闹”声中复活人性,让观众在“闹”声中解放思想。封建礼教的禁锢山一样沉重夜一样黑暗,《闺塾》一出轻松的喜剧,让观众从幽默中看到了冲破禁锢的一缕明媚春光。
(四)人物形象
在这一出戏里,作家把主要矛盾冲突安排在春香与塾师陈最良身上,而其中隐伏着主线即丽
娘初步觉悟、反礼教以及对个性解放的要求。在这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细腻地体现了聪明泼辣的伴读丫环春香、迂腐误闹的潦倒塾师和文雅躁动的千金小姐丽娘的性格特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三个鲜明的形象。
三、拓展研究:
作者塑造陈最良的形象,是对教师职业的嘲讽与亵渎吗?你如何看待中国的师道尊严?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通过对《闺塾》的赏析,对古代戏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后结合今天感悟对同学的表演进行深入分析与评价,写一篇评论文章。
五、布置作业
1、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是中西方文化发展的巧合,还是世界文化的同频共振?
2、结合《读本》中“游园”选段,分析杜丽娘的性格发展过程。
(设计说明:新课标重视研究性学习,课堂40分钟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课外的拓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加深印象,更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运用能力,所以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升华认识。)

板书
                          (人与人的矛盾)
春香                                                           陈最良
诨 闹                                                             误 闹

巧  闹
                         ( 人物自 身矛盾 )
                              杜丽娘    
书房内                                                                书房外
                                     
                           (环境矛盾)      
教学札记
1、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学应该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汤显祖笔下的《闺塾》作为一出杰出的喜剧,充满着情趣,加上又属于戏剧这种特殊的文体,根据本文的这一特点及戏曲可表演的特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愉悦。
2、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进行引导,师生间始终进行适时“对话”。表演仅是个手段,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后,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文本对塑造的人物形象展开评论,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和探究欲,促进主动学习。在这堂课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较好,处于活跃的探究状态。
3、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好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提供了相关的文字与图片资源,扩大课堂的容量,图文并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带给学生以审美的感受,这是我要继续学习与探究的方向。

钉钉高效办公
中国知网
视频在线
档案工作
图书资源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