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09-01-21   点击量:9314
字号:
来源:

一、课堂上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过去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新课程的理念是倡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所以,在新课标的教学中,要扭转的观念是: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积极思考、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好穿针引线的工作,因而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想到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备,从而找到最佳的教学设计方案,利用合理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认识。例如在“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教学时,先给出大量的感官材料:图片、图表、数据、视频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氯元素在海水中的富集,然而这都是化合态的氯,怎样引入到本节要学习的单质“氯气”呢?首先介绍几则有关氯气泄漏的报道、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氯气的颜色状态、毒性,再结合现场处理初步感知氯气的溶解性以及能被碱液吸收,为接下来的氯气性质教学奠定基础,同时还可以很快捷的讨论出“你如果在事故现场,你该如何自救”等问题。通过以上铺垫,迅速引入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再转入氯气性质的学习。在性质的教学中,设计或启发学生来设计相关实验,加深对其性质及用途的认识,较之过去全盘直接告诉学生,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最大的感受是:衡量一个好的教师并不仅仅是自己的大脑中储备了多少知识,也不能仅仅以你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短期内学生考试时能仅仅考取较好的成绩为标准,而必须是在取得好的教学成绩的同时,更要眼光长远,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放在首位,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新教材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安排了很多探究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相关内容补充、设计自己认为所需的探究活动。一开始讲授新教材,我们不敢放开让学生讨论,担心浪费时间,起不到实际作用,或放开了讨论,课堂上难以控制,影响了本节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在逐步作了一些尝试后,发现学生大多数对合作探究很感兴趣,有时候还会得出老师意料之外的结论或发现一些新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所以,我们认为探究活动的合理应用,的确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减轻学生负担

新课标强调了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旧课标虽也注意到了这方面的联系,但都是先讲了存在、性质、制备等之后,最后点到有什么用途,使得用途差不多成了鸡肋式的知识,学生往往都不会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而新课标强调突出知识的应用,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从知识的引入到各知识点的连接都突出了知识的应用,很多时候首先给出应用,再转而探讨这用到了物质的什么性质,并进一步探讨性质。在课后的习题中,一般都是知识的应用问题,为了减轻学生地学习负担,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设计时,尽量把知识的应用纳入新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这样,学生在做课后的习题时就不会觉得情景陌生,不会老觉得课听得懂但题不会做,适应能力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增强。从而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如何进行教材内容整合

化学新教材的变化很大,很多内容打破了过去的知识体系,不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是倾向于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知识(尤其是元素化合物知识),新课标必修中的要求往往不高,可有的知识在后面的选修中不再出现,那么在教学中就不能只按新课标的要求去实施教学,而必须针对高考要求作必要的补充,而在补充的过程中,又要针对各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不同补充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每周一的集体备课时间加强研讨、集思广益,最终做出针对各班实际的教材整合计划,并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到实处。(编辑 张清彦)



钉钉高效办公
中国知网
视频在线
档案工作
图书资源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