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田文芳
摘要: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范畴理论、原型理论以及概念隐喻理论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意义,旨在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英语词汇教学;
1. 引言
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词汇的掌握和运用对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如何改进并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成了学者们普遍关注的课题。
2.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主要还是义传统的词汇教学法为主,虽然教师也教授构词法,但由于词汇量大,词义复杂多变,学生单凭读音、词义等方法来学习远远不够。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一个单词有众多的含义和搭配,学生往往不知如何选择和运用。因此,一些语言学家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索词汇教学的新方法。
3. 认知语言学理论概述
3.1范畴化理论
范畴化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范畴是指人们在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过程中把世界上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进行类比划分。Berlin等人认为在范畴之间有五个等级的层次关系,其中第三层是最基本的层次,在日常语言中使用更为广泛,被称为基本范畴词汇。这些词的特点是词形简单,构词能力强,大脑激活快,与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所说的常用的基本词汇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应的。
3.2 原型理论
心理学家E. Roach的原型理论认为,同一个范畴成员之间的地位并不相同,典型成员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中心成员,即范畴的原型;非典型成员即范畴的边缘成员。认知语言学认为,范畴是以原型成员为中心,通过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扩展的,词义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以中心意义为基础不断扩展形成了一个意义链,构成了一个语义网络。
3.3 隐喻理论
Lakoff认为人们赖以进行的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本质上都是隐喻性的。隐喻的本质是以另一件事或经验来理解和经历一件事或经验,是从一个概念域或认知域向另一个概念域或认知域的结构映射。隐喻在认知获得的语言符号中占了绝大多数。为了认识并理解周围世界,人们本能地寻求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似点,隐喻由此而来。所以,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装饰,更基本的是人们思维、认识世界的方式。
4. 指导意义
4.1 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
英语词汇浩瀚无穷,凭个人的记忆无法将其全部记住。但如果花精力来掌握基本词汇,那就大大降低了难度。有语言学家发现,学会常用1000个词,就能理解一篇文章80.5%的内容;学会常用2000个词,就能理解89%的内容;学会常用3000个词,就能理解93%的内容。在日常语言交际中,基本范畴词汇使用频繁,与其它词汇的搭配也较多,因此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学生能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学习,一定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4.2以原型为基础,注重词语多义之间的深层联系
原型理论认为,在所有相关的词义中,有一个是更为核心的意义,因而成为其他词义的原型,其他词义都是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或辐射出来的。
例如, “head”在以下句子中的用法
(1) He kissed the top of her head.
(2) She has a good head for business.
(3) This is the head of a nail.
(4) Please write your name at the head of the page.
(5) His mother is the head of the company.
“head”的原型词义为(1)句中人的头部;(2)中指“头脑”;(3)中指物体的头状部分;(4)中指表示空间处所;(5)中指抽象意义上的“头”。因此,在教学中应讲解词的原型含义,让学生根据语境来猜测其他词义,进而提高词汇学习的有效性。
4.3 激发隐喻意识,培养对词汇的跨域理解能力
语言的隐喻在词汇教学中非常重要,例如表示人体任何部位的词语都有隐喻的用法:如the eye (眼睛)的隐喻有the eye of a needle (针眼),the eye of a potato (土豆的芽眼),the eye of a hurricane (旋风的中心),the eye of a hook (衣服的扣眼)等。
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面,教师应该使学生意识到一个词的含义并不是有限的。在人的认知过程中,不同语境下词汇的涵义也不尽相同。能在不同语境中对词进行解读,形成有关联、有规律的多义范畴,是英语学习的关键。
5. 结论
人类语言是以词汇为基础的,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 Wilkins曾指出:“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果掌握了正确的词汇学习策略,培养了积极的词汇思维方式,词汇学习也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情。相反,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Sweeter E. 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 [M]. Cambridge: CUP, 1990.
李清华. 语言测试之效度理论发展五十年. 现代外语, 20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