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课程在新课改下的几个延伸
发布时间:2009-02-09   点击量:7292
字号:
来源:
 [摘  要]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逐步走上正轨,如何更好地认识新课改实施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如何将课改精神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达到课改的总目标,应该引起信息技术教师的深刻思考。本文将从知识体系的延伸、过程方法的延伸、态度情感的延伸几个方面,并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信息技术课程在新课改前后的变化发展。
[关键词]  新课改  信息技术课程  延伸  反思
[正  文]
     陕西省于2007年秋季正式进入新课程改革实施阶段,参照其他早已进入课改的地区,信息技术课程选用了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同时西安市也对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统一培训。因为是国家课改,所以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了统一的教材,有了统一的规定,信息技术课程这才逐步走上正轨。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调整和纠正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课改前后的信息技术课程有很大的变化,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少新的认知和思考,以下是我对信息技术课程几个延伸方面的分析和理解:
一、           知识体系的延伸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获取、交流、加工与处理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基本任务的提出一定要以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为基础。以往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没有统一教材,对课程结构的设置上也没有过多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课改后,信息技术课程被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是全体高中学生共同学习的基础性内容,具有一般性、普遍性,选修部分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设定的,具有特殊性、个别性。必修课程为《信息技术基础》,又可以细分为4个主题:信息技术与社会、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选修课程为《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库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在必修课程的一些章节中,也涉及了选修课程的内容,其中一个目的就是给选修课程做铺垫,所以必修与选修课程的衔接较好。例如教师在讲到“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时,要特别注意引发学生的兴趣,以便将来选择《算法与程序设计》这门课程。
纵向看,选修课程在努力营造高等教育与中学教育的共同体。课改之前很少有中学开设程序设计、数据库、人工智能、网络技术等课程,但是,新课改却大胆地提出了这些在高等教育中才有的课程。使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更加充实、全面、深化。在我授课的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对这些内容产生兴趣,认为它们新鲜、神秘、有趣,继而产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动力。一部分中学生对自己将来的深造有了方向,在进入大学门槛之后也不会对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产生太多的陌生或者畏惧感。可以说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有了纽带和桥梁。
二、           过程方法的延伸
新课程下,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活动的时效性,教学过程是否有序,教学内容是否准确把握,这些方面是控制整个教学的关键。对于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往多数采用了“讲练结合”的方式,比如一节在机房上的课通常被分为两部分,前15分钟教师演示操作,后30分钟学生模仿制作。而在新课程下,强调教学方法多样化:“讲练结合”、“任务驱动”、“规律类比”、“合作探究”等等。新课程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所以提出了“合作探究”法。我在上课期间,也应用了这样的方法,效果较好。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课堂都适用,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来选择,防止课堂教学的一些误区,比如内容异化深化,方法形式化。不少教师为了改变以往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了一连串的教学活动,可是,课堂混乱,效果不好。所以,活动主题的确立和进行,也要根据实际需要。
比如,我曾听过我校万江老师的一堂课,题目是《设计一个旅行计划》,这堂原生态的课程,经过了大量精心的准备。这堂课是综合型课程,处于教材的中间靠前,关注点是培养学生的需求分析和规划能力。教学方法选用恰当,采用了任务驱动法,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的过程是实实在在的。万老师的导课从赞美西安开始,由三段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也引出了任务,学生们对于三种不同的人物(工薪阶层、大学生、外国友人)提出的不同的需求,首先在脑海里就建立起了三种不同的任务情景。并以能提供给他们帮助而感到自豪。接着老师选择了“西安三日游”作为参考任务,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流程上,问题的引出自然、切题。用身边人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来解决,三类不同类型的人物,缩小了范围,较容易对作品进行对比评价。所以设置为“西安三日游”。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旅行计划。这种以小组解决问题的方式非常好,不仅整堂课气氛活跃,还可以加强学生间的协商合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不是一种技能训练,而是一种素养的教育。培养问题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我们要注重教与学的可操作性,注重课程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过程和方法都是为了处理已有知识与继续思考的关系。
三、           态度情感的延伸
“注重用信息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用信息技术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去熏陶学生的心灵。”这是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学研究专家组成员胡永跃老师的一番话,对我启发很大。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更注意信息文化内涵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两方从态度上,从情感上不断延伸。
目前,信息技术教师受到更多关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普遍没有受到学校、学生和老师的重视,认为只是一个技术课程,学会电脑操作就可以了。新课改之后,状况发生了变化,大家要面临学业水平测试,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压力和动力突出了,给一些混沌度日的教师敲响了警钟,给另一些失望迷茫的教师带来了信心。虽然,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环境不如其他学科,但是不转变态度就无法前行。教师自身必须要改造,以适应新的体制,要主动学习,提高素养,参加更多的论文交流、教学设计、信息学竞赛活动,积极和同行学习探讨,交流沟通,提高工作热情。对于教学要不断反思自省,要对自己的职业开辟广阔空间。
对于学生来说,也要意识到高中信息技术课超越了具体的工具使用,上升到生活需求的层面,要理解与初中知识的关系,不是重复,而是学习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提炼其中的方法和思想,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方式,在信息技术应用与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认识信息文化的形态和作用,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做好心理准备,逐步提高适应能力,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教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就是演员,学生就是观众。如何打动观众的内心世界,如何用你的表现渲染主题,都是我们教师需要学习的。首先,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沟通,降低姿态,改善师生关系,高高在上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其次,每次上课前调整心情,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太过严肃会让学生紧张不安;最后,注意教学评价,特别是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尽量客观准确,要一视同仁,要给学生纠正或鼓励。让学生愉悦学习,主动学习,只有教师自己首先保持积极的情感,学生才有良好的学习情绪,放松的心境,思路才会开阔,问题才会涌现,创新意识才能释放。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再从情感角度引导学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在新课改道路上的一些收获和感想。今后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还会遇到更多的问题,我也希望能和我的学生一样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成长。
钉钉高效办公
中国知网
视频在线
档案工作
图书资源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