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自主型”教学模式中“问题设计”策略的探析
发布时间:2009-01-20   点击量:9065
字号:
来源:

 本学期,针对在我们备课组承接的“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课题,我在实施“有效教学”的一个小环节“自主型”教学模式中“问题设计”的策略上进行了探索,获得了很多感悟,和大家一起分享。

“自主型”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原有学科教学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型”教学模式彰显的是学生个体,形成自主性人格,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乐学、会学。这种模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科学探究为基本内容,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口和落脚点。

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构建“自主型”教学模式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可给学生一些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实践的体验中更自觉地加深或拓宽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学习,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和热爱,更好地体现化学教学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这既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自主型”教学情境呢?
    
创设良好的“自主型”教学模式,其重要环节的核心是“问题”。教师只有在认真研读新课标,领悟课改精神实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情境的精心设计这个渠道,设计好问题,教学中的每一个巧妙问题的设计,常常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功效,使学生的学习便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优化学习过程,增进学习效果的目的,它将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创设具有诱发性的问题情景,做好问题情境的设计是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成效。如何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依赖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能和精心的教学设计了。

探析化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和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则是新课程下“自主型”教学模式建构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创设融洽的课堂环境的基础上,根据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问题情境。

一、利用化学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己有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水平,在探索化学规律的过程中设置一系列彼此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继而自己提出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的钠的化合物性质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何用水点燃棉花的实验?由学生所想到的在棉花中放钠块,进一步演示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棉花滴水来诱发学生的思考。由过氧化钠加入水中所形成的溶液加入酚酞的先变红振荡后又褪色设疑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后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可能原因、共同合作制定实验方案和通过实验实施,最后让学生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这样既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学生在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过程中解决疑问。

在《钠》的教学中,补充钠与酸与水反应,由反应的现象的差异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对钠与酸与水反应的实质的认识。由把钠块加入硫酸铜溶液中所产生的“浮、熔、游、响”以及蓝色絮状沉淀和把硫酸铜溶液滴在较大的钠块上所产生的红色生成物设疑,激发学生对铜离子与氢离子氧化性的比较以及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质是钠先与水反应的认识,接着进一步提出由学生观察所得的蓝色絮状沉淀上的黑斑是何物的问题,循环渐进的探索性问题,通过连续提问,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

二、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创设问题情境

任何一个新知识均可以通过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组合学习,设计恰当的先行组织者,寻求它与旧知识的联系作为新概念的增长点,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可见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来设计或引导提出问题,降低难度,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聚焦课堂”的活动中,来自上海的专家余老师在设计《物质的量》的教学时很简朴的从碳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设置问题分析微粒数、质量的关系引入阿伏加德罗常数,开始时自己并不觉得有何好处,但在今年进行本节教学时利用不同班级作对比,发现这样的引入的确能增强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中,新教材的编排也是这样,由学生所熟知的电解水设置问题,所得氢气氧气的质量、体积、微粒的关系可轻松得出阿伏加德罗定律,学生会有强烈的好奇 “为何会有此结论出现?”,教师再由微观启发分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好的问题设计一定会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的设计尤其适用于一些概念课的教学;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设计“初中都学过哪些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引课,问题虽然简单但的确可以打开学生思考的大门,让基础差一点的学生走得进去,要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探得出来,要让基础好一点的学生探个清楚明白。在学生已经认清并理解透彻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实质,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剂还原产物几组关系时,可进一步重组教材增补锌--盐酸原电池后设疑,为何在铜片上居然产生了氢气的气泡?促使其积极思考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这样逐步深入的创设问题情景,使原本较为枯燥的概念、原理课教学就随着学生的热情参与、问题的逐层深入而不显得枯燥乏味。

三、由实际生活和生产应用创设问题情景

根据实际生活和生产提出问题,创设实际问题情景,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化学知识的价值,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由学生所熟悉的“修正液”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加油站中所张贴的注意图标发问,引发学生对实验安全的注意;由“珠宝玉石的保养维护”发问引发学生对氧化铝性质的思考;由“维生素服用时的注意事项”的发问,(注意防水和抗氧化)引发学生对氧化剂还原剂的性质的了解;由对长期运送鱼苗的水质的变化及解决措施的发问,进一步启发学生在学习过氧化钠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对过氧化钙的分析;由“如果你为化工工程师,在选择泡沫灭火器的药品时的注意事项”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自主讨论模拟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量的关系等。精心设计引入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场景和问题,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及变化规律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及变化规律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分析并总结规律,增强概念原理的说服力,使学生更容易掌握。

五、以涉及化学的社会热点创设问题情境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涉及的化学事件、事故更是时常出现于新闻报刊。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生动的探究学习和诱发学生疑问的化学背景。如果适时引入,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例如:在学生观看了嫦娥一号升空后的实况转播后,在课堂上及时就火箭升空时的巨大红色火焰和响声设计问题,引发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知识的热情;在南京学生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对话公布后,以空间站的氧气来源,电解水、“氧气”蜡烛等为问题设疑,这样既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学生在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过程中解决疑问。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而这些均要求化学教师自身要有终生学习观,要有强烈的“STS”意识,敏锐的捕捉到一些化学与现代科技生活联系紧密的事实,尤其是化学作为人类进步关键方面的例子要积累下来,尽量少以化学污染事件为问题设置问题,避免学生产生对化学的负面影响。可以创设一些现代科技成果的开放题,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是思考的结果,也是思考的开端。它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思维活动,使学习者主动的参与,自主的学习。在教学中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型”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创设问题”教学以问题假设和验证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做好问题设计,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做好“问题设计”, 是新课程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型”教学模式建构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编辑  张清彦)

钉钉高效办公
中国知网
视频在线
档案工作
图书资源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