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新一中学校申报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研究课题(课题负责人:韩志军)已经被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为“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 课题(课题编号:2007BL006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实施方案概述如下:
一、研究背景
教学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具有技术特性的教育科学,是以教育心理学、现代课程论、教学论、系统理论、学习理论、脑科学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已逐步成熟;90年代以来,“第二代设计理论”开始崛起,目前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已形成了丰富和系统的成果,但这些成果鲜有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面。
而我们在贯彻新课标精神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如 :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教育教学观念陈旧。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把自主变成自流,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有活动没体验;探究教学活动耗费的时间较多,加入学生探究实验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时间问题,不能完成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探究活动讲究让学生提出问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讲,能够交好地抓住问题的实质,但对多数学生而言,往往是答非所问,甚至是越扯越远,使得教师在对教学的组织上存在着一些困难;如何解决探究式学习与应试训练的矛盾等。
针对这些问题,深入开展生物教学设计研究,对于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减少和克服生物教学活动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和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中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三维目标教育的有效途径;
2、三维目标的关系及其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实情况;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生学习的状况;
4、课程目标与教学方针的关系;
5、教材使用与教育资源生成关系;
6、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相互促进问题;
7、积累有价值、可推广的经验,为新课程的顺利推进提供支持;
三、课题研究内容
1、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性理论研究。
收集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关理论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涵义、特点、理念、思路、内容、一般过程、与传统课堂教学设计的区别与联系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归纳,形成基本的理论框架。并在指导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2、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模式和操作方法研究
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现有课堂教学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归纳。形成若干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及操作方法。指导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和研究。并在课堂设计实践中不断验证、调整、丰富和发展。
3、生物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收集和积累典型的教学活动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揭示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探索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的方式方法。形成可供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参考的系列化的案例,进而形成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手册。
4、在研究高中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高中阶段是人生记忆的最佳时期。在此阶段,学生能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较长远的识记任务,能撇开具体事物,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逻辑思维,能按照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检验假设的完整过程去解决思维课题。课堂的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些,使授课生活化、知识生活化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张扬青春个性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特点与创新
(一)提出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
1、在教学目标上,重视体现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知识、能力、品格目标的统一。
2、在师生角色上,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
3、在课堂交往方式上,重视人际关系对学习的影响,强调师生和生生的多边互动。
4、在发展能力上,强调形成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5、在教学程序上,强调关注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
6、在教学结构上,注意多种学习方式统合,强调合作、竞争和个体化行为兼容并存。
7、在教学评价上,强调目标参照评价。
(三)提出教学设计的三条基本策略
1、生成性教学策略
2、替代性教学策略
3、指导性教学策略
(四)提出教学过程的四条基本规律
1、学生特殊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相统一的过程。
2、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辩证统一过程。
3、学生全身心参与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4、知识、技能、方法、品格内化和外显的统一过程。
五、课题的研究思路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参照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通过文献研究等方式,对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知识模块构建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全面审视教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设计。在教学实践层面上,把生物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运作,课程与教学的新观念通过教师的整体构想和系统设计来体现,新课程理念通过“教学设计”而形成一条明晰的思路,这样就能把步骤安排,策略选择,方法组合,媒体运用纳入一个便于把握的框架,形成一个体现一定教育思想观念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式。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他们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从而革新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我校的生物教学质量,并以此推动我校教育科研的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
六、研究的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即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模型建构,系统分析,案例研究和教学现场研究,经验总结等多种方法,不断实践、探索,不断调整完善,不断总结加工的方式。并以课改实践为中心,努力使本课题研究更贴近教学实践和教师,使研究成果具体化及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方法如下:
1、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进行监控与研究。
3、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的评议、交流、研讨,探索实施三维目标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形成成果。
七、课题的组织
将课题成员分为三个小组:
理论组:主要人员有韩志军、万欢、刘蕾承担制定研究方案、结题报告的工作。
信息资料组:主要人员有陈盼莹、杨斌、韦兰新负责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料。
实验组:韩志军、万欢、刘蕾、陈盼莹、杨斌、闫锋、杨春印完成课堂教学实录
八、研究的初步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7 年 9 月- 2007年 12 月)准备与启动阶段
本阶段的研究任务是:
1.课题组成员查阅收集资料,学习相关理论,更新观念,打好基础
2.设计与讨论课题实施方案,明确研究步骤,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3.组织研究队伍并进行培训;
4.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听取相关专家意见与建议,对课题实施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调整。
第二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 11月)实践研究阶段
本阶段的研究任务是:
1.定期活动,研讨交流,问卷调查,了解实情
2.邀请有关专家、学者现场指导。
3.个人总结实践经验进行交流研讨。
4.集体分析案例,总结提高
第三阶段(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实验总结阶段。
形成下列研究的最终成果:
收集优秀典型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形成学科《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集》,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并制定出可行的推广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