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堂 | 听复旦大学张卫教授畅谈改变世界的芯片技术
发布时间:2024-09-24   点击量:492
字号:
来源:

9月23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张卫教授做客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名家讲堂,为师生带来《改变世界的芯片技术》科普讲座。

4.jpg

张卫教授长期从事集成电路工艺、半导体新器件和半导体材料的研究,报告分别从“从柯达公司的衰落看芯片技术的颠覆性”“芯片是什么”“芯片的应用及技术发展趋势”等方面为同学们详细阐述了芯片技术对世界的改变。

5.jpg

张教授以柯达公司的兴衰历程为引子,讲述了芯片技术是如何颠覆人们日常生活的。带大家初步认识了芯片技术后,张教授特别介绍了CPU芯片、存储器芯片、闪存芯片等几种典型芯片。

就芯片的应用来说,张教授表示,芯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谈及芯片技术的发展趋势,张教授提出如下标准:其一,速度更快、功耗更低;其二,存储量更大;其三,功能更强;其四,成本更低。张教授谈道,华裔科学家在集成电路创新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讲座尾声,张教授表示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是我国集成电路跨越发展的关键,而青年学子积极投身于国家科研事业更是最根本的人才保障,他期待同学们能够成为有志于科研的栋梁之才。张教授还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学 生 感 受大国重器显风采——记复旦大学张卫教授演讲

6.jpg

2027届3班 林墨涵

说到我国现阶段高精尖的国之重器,相信你脑中一定会浮现一个词:芯片。精密的厚度,繁琐的计算与设计,当之无愧是我国重点研发的项目。而张卫教授的讲座便带领我们一起走进了“芯片”的殿堂,领略芯片的奥秘与神异。国之大者,在乎科创。科技之道,创新之法,要在推陈出新。芯片便是我国创新的典范。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自主研发芯片这样重要的工作便被列入国家重要科学研究项目。当时的世界风起云涌,各国都在铆足了劲发展科技。但在这场科技战争打响的时候,中国人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国际社会的持续施压,又让中国人在先进科技研发方面与国际市场断了联系。万难的境地下,中国人民没有放弃,先后制定了531战略与908、909工程等一系列有关集成电路与芯片的发展战略。正是因为有这种不甘放弃,敢闯敢拼的精神,中国最终独立自主生产出了我们自己家的集成电路,国际市场对中国的态度也逐渐从最初的不认同慢慢转变到如今的赞许与肯定。如今的中国制造正悄然向中国“智”造转变,芯片的种类与用途也越发广泛。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不同的芯片也应运而生。起着“大脑”作用的CPU芯片以中枢的身份发挥着巨大作用,高效便捷的同时有着超大容量的存储器芯片也令人眼前一亮。存储内容稳固,不易丢失的内存芯片让人在放心工作的同时也能享受超大内存的便利……中国的芯片应用前景也十分广博,高性能,高密度,低成本的芯片已用到千家万户的生活之中。微型计算机中,家用小轿车上,笔记本电脑里……到处都有着中国芯片的影子。曾记否,中国芯片的诞生初期,有过多少内外的阻碍。如此微小的芯片,花费了中国科学家多少心血与劳动成果。许多科研工作者青丝变白发,花费了无数时间,经历了无数挫折,也没能见证中国芯片诞生的那一刻。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打破国外对中国落后的传统认知,把中国的科技发展起来。如今的大国重器,芯片的制造过程仍十分艰难。精密的仪器与封装,成品还要经过反复测试,但所幸的是,中国的芯片等半导体行业正越来越出彩。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重,厚也。这份厚重的历史责任,铸就了中国的科技,也增强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豪。百年风雨同舟路,矢志不移铸辉煌。未来的中国科技需要我们去推动,去铸就,去超越。青春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回望过去,科研先辈们的铮铮誓言,便是我们的动力。愿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祖国大业铺路架桥,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感恩,致敬!


钉钉高效办公
中国知网
视频在线
档案工作
图书资源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