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的钟声早已敲响,可加沙的炮火还没有停止;新春的欢呼已经四起,但俄乌的枪声还没有沉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该如何看待战争行为?如何反思战争对普通人的心理影响?1月5日中午,西安高新第一中学高中部高二(1)班李怡凝同学在报告厅用动人的分享,于新春重开旧册,娓娓道来《昨日的世界》。
“我们的历史课本往往着重于那些政治、经济上的,明面上的‘大’影响,而常常略去人们在历史事件前后文化上、心理上所发生的隐性而隐蔽的变化。因此,我想通过整整一本书,来弥补和展开这未说完的无数句“几句话”,来别过历史严谨理性的条文,更深入地探索人们感性的内心。在这种程度上,也许文学作为一种用来表情达意的载体,能够比历史更为真实和深刻地反映历史。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著的《昨日的世界》作为一本讲述一、二战前后作者心理变化的半自传文学作品,就拥有在这一特征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我给演讲起的题目是‘一个平凡人的破碎’。可是,茨威格这样一位大作家,我怎么胆敢说他‘平凡’呢?这个‘平凡’有两层含义,一是处境上的平凡,二是心境上的平凡。处境上,茨威格生在战乱年代,他的生命和每一个人受到平等的威胁,因而平凡。心境上,他作为一位理想主义者,生来敏感多思,和我们一样会害怕、会逃避、会绝望,因而平凡;而他欧洲繁荣、世界和平的理想不仅没有实现,反而在他眼前一点点彻底破碎。他的一生,就是这颗水晶之心一点点磨损、黯淡、开裂,最终不堪重负一碎了之的历程。综合两点,透过一个平凡人的视角看,我们就能够采取平视的眼光进入那个昨日的世界,身临其境,与之共鸣。
下面我就选取三个事件,来解析茨威格的破碎历程。歌剧事件、小房间事件和结婚登记事件,分别代表着人的自由、人的归属、人的权利一个一个遭到剥夺,最终使茨威格信念灰暗,理想破碎。
歌剧事件讲了一个1933年茨威格为施特劳斯撰写歌剧歌词,却因犹太人身份最终被禁止演出,并遭到住宅搜查的故事,代表了人的艺术创作自由、人身自由的消亡。出于对个人权利自由的珍视,茨威格从此离开祖国,流亡英国。很不幸,这一次仅仅是恐怖开始的预兆。自从1933年起,搜查、逮捕、查抄财产、逐出家园、流放贬谪等这些曾经荒唐至极的事情都变成家常便饭,人们信仰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一切思想、和平、人道、友善则成为了古董。作乱有了名头,作恶有了借口,这是个人自由的失落,更是集体道德的沦丧。
小房间事件讲了一个茨威格像一个罪犯一样逃离家乡、流亡英国后一无所有,租着小房间过临时性的生活,因场景的相似而突然感到时空重合的经历。在伦敦,他作为一个异乡人无声无息的活着,房间里只有一张书桌、一个书柜、一张床。‘在一刹那间,我仿佛走进了大约三十年前我在维也纳为自己布置的那个小房间,我已经多年没有想到它啦。难道这是我的生活——相隔这么长的时间——退缩到过去的象征?难道我自己变成了幽灵的象征?当我三十年前在维也纳为自己选定那件斗室时,我的命运已经开始。’
那是一个昨日的世界,而不属于今天。三十年过去,少年至花甲,却仿佛一无所获、缥缈如梦。人得有根,这种孤独与悲凉,是人丢掉了归属感的明证。祖国回不去了,随时可能改旗易帜;心灵无所依凭,一切探求美好的眼光,都没有勇气投向现实。1914年夏天所有人对明天踌躇满志,谁又能想到历史的一次玩笑,就是一代人的人生悲剧;历史的一丝曲折,就是一代人的长歌当哭;历史的一粒尘埃,落到每一个人头上,都是重如泰山的灭顶之灾!
结婚登记事件讲了一个1939年茨威格因祖国灭亡,渴望安定决定与妻子订婚,却在登记当场被告知英德宣战无权登记的突发事实的经历。人结婚的权利消亡了,随之而来的是生活的权利、生命的权利。茨威格在四十年里,把自己的一切力量都贡献给了一个愿望:实现欧洲的和平统一。他害怕人类的相互厮杀甚于害怕自己的死亡,现在这厮杀再一次爆发了。他用整个一生热烈追求人性和精神上的团结一致,却在这个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团结一致的时刻无能为力,他说,‘我感到了一生中从未有过的孤独’。
茨威格所赖以生存的一切都已支离破碎,所以,1942年,他选择与还不是妻子的妻子一同自杀。如果历史是一出荒诞剧,那么茨威格的自杀一定是一个饱含戏剧性的句号。可惜历史不是戏剧,茨威格的死也并非句号,而是警醒后人的殷红惊叹号。我们看看世界,茨威格当年的和平理想从来没有实现,新一轮的炮火仿佛正在逼近耳边。谁能保证,我们的世界,不会成为茨威格笔下今日的世界?我们谁能保证,我刚刚描述的那一点悲凉,不会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命运?
但也许,事情还尚不至于那样绝望。去读读这本书吧,多一个人读茨威格,就多一份和平的保障;去学学茨威格吧,我虽然称他为平凡人,但他却几十年如一日地四处奔走,从事着反战工作,不顾政治压力发表了无数号召和平的文章,并留下了这本警示后人的回忆录。他不平凡又平凡,平凡又不平凡,他的斗争精神和人类胸怀值得我们铭记。
‘战争的影子将贯穿我们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将笼罩我日日夜夜产生的每一个念头;也许它的暗影也蒙住了这本书的某些章节。可是不管怎么说,每一个影子毕竟还是光明的产儿,而且,只有经历了光明与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才算是真正生活过。’
读到这最后一段话时,我也蜷缩在我的小房间里,被阴天下午的黑暗蒙住了身体,仿佛那片阴影真的长续至今。我想,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时代也还没有结束;一个平凡的人破碎了,一个不平凡的灵魂却得到了永生。我希望,这一点不平凡,能透过这本书,传递到你和我的心里、手中。”
李怡凝同学的分享,离不开她平时认真的阅读与积极的思考。台下聆听的同学也认真地做着笔记。
“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在冬日的黑夜里与书籍抱团取暖,静候春天的声音。”最后,在主持人黄仁嵩同学的期许下,第六期读书推荐会圆满结束。